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
    arrow right
    arrow right
    关闭

    1200人,98场工作坊!2020耀中耀华教师专业发展日三大亮点解读!

    学校新闻

    2020 年 12 月 14 日

    10 : 00

    • 线上环境下,什么类型的学习活动最好?


      如何为学生挑选和制作最合适的线上学习素材?


      线上环境下,如何评估学生的作业?如何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


      如何让学生在虚拟环境里与“人”保持联系?


      如何创造最佳的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疫情下,以上教学难题接踵而至,耀中耀华教育者苦心探索数月,困惑有时,兴奋有时。运用科技适应突变近一年,我们发现:


      ○ 线上和线下的混合教学是耀中耀华推崇的学习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在科技已融进课程计划和实践的前提下,这种独特的协作方式能给予学生和教师更大的弹性。



      ○ 学生才是学习的中心,教师是促进者,混合的学习模式不仅让学习不再局限于四面墙的教室内,更进一步突破时空地域界限,使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刻。


      这样的教育变革方向耀中耀华胸中早有丘壑,只是疫情让进程加速。


      是时候总结和分享经验了!


      一为同侪交流,提升专业水平;二为未雨绸缪,在下一次危机到来之前做足心理、概念和方法上的准备。


      2020年11月27至28日,来自耀中国际学校和耀华国际教育学校12个校区的1200名中外籍教师,参加了由耀中耀华机构课程与专业发展部(Curriculum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ivision,下称“CPDD”)组织的主题为“线上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日。首日两场主演讲, 60场平行工作坊,与会者交流的正是一月以来在线上学习和混合教学中走过的弯路,发现的门道。专业发展日第二日的活动,脱胎于机构中方教师交流营,暌违六年后,也首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举办模式。亮点一


      规模形式  史无前例


      总控制台和总主持设在香港耀中,其余11个校区均为平行分会场。


      教师在集中聆听主演讲之后,便可选择进入虚拟教室,使用各自电子设备,通过在线教学软件ClassIn参加预先报名的平行工作坊,与主讲人和参会者的交流瞬间突破地理限制。


      活动主要策划者和协调人之一CPDD林同飞博士介绍:“这样的规模和形式在机构史无前例。”


      两日议程中,第一天的讨论围绕“线上学习”,主办者希望向老师提供机会分享在线及混合学习的实践经验,使1200位中外老师对这种学习方式的本质有更深理解,让未来的教学更有效。


      第二天的活动则以“学习中文”和“用中文进行学习”为主线。


      参与者是350名华籍教师, 三个时段内举行了38场工作坊,这意味着每九名老师中就有一位主讲人,也凸显耀中耀华中文课程和中文教学的强大实力及深厚传统。


      机构首席教育总监吕子德博士认为,帮助教师进步最好的方式就是同行间的交流和互动。“我们的工作坊密度高,参与分享的老师比例也高,有资深的特级老师,也有初出茅庐的年轻老师,任何老师都可以报名,不是论资排辈”,吕博士自豪于活动的开放。


      亮点二


      话题广度  令人瞠目


      机构相信耀中耀华老师自主、专业、乐于分享,工作坊的主讲人有校区推荐,也有毛遂自荐,CPDD提供方向,内容只要符合主题即可。


      教师个人的创造力被激发后,集体的力量开始显现。当12个校区集结号吹响,一幅展示耀中耀华机构整体教学智慧的图景在眼前铺开,教师们对线上和混合教学探索维度之丰富令人瞠目。


      看看工作坊话题吧!


      以议程第一日为例。60场工作坊分四大类主题:课堂策略和工具、课程规划和发展、管理及其反思以及社区共建与福祉。


      工具篇中,多位教师分享ClassIn、Zoom、Seesaw、钉钉、Padlet、Teams等不同软件的实用技能,也有老师开出长长的软件或网站资源列表,供不同校区同事取用。


      差异化教学、翻转课堂、批判性思维、学习共同体等成为课程篇的关键词。


      这一主题的分享者多为校长,他们从较宏观的视角讲述新模式下各部门以及家校间相互配合的经验和领悟。


      社区篇的重点为家校关系、社交发展,也有细腻的经验传授,比如如何设计一个更好的在线主题日。


      然而,从来不是为了丰富而丰富,“我们是在专注办好教育的前提下,举行这样的大型内部交流工作坊,”吕博士强调。


      亮点三


      重磅嘉宾  提升深度


      林博士介绍,CPDD 8月开始与各校区联络,鼓励老师投稿,至11月中确定内容,期间获得IT部门倾力支持,搭建活动报名网站,测试ClassIn运行无阻,与每一位分享者进行线上彩排,“过千人在线,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技术问题,体验非常流畅,我们很感谢IT同事和CPDD负责技术对接及协调的同事,”吕博士说。


      控制台


      技术的成熟也让跨洋对话成为可能,而这也成为本次活动的又一大亮点。


      格拉斯哥大学教授Nicki Hedge在英国家中直播,这场主演讲的焦点是“信任”。


      她认为,动荡时期,信任比科技更重要。教育工作者应信任自己、同事和学生,不忽视自己和他人脆弱的一面。她期盼特殊时期增进的信任感,能加强教学法的发展,让校园更为融洽,以追求更理想的教学成效。


      格拉斯哥大学教授Nicki Hedge演讲中


      另一位主演讲嘉宾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罗陆慧英则用扎实的香港本地学校研究数据,引领我们思考如何超越混合模式,应对“新常态”。


      罗陆慧英教授与Robert Horton博士对话


      罗教授介绍了由她主持的“数码素养 360 ”计划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研究的重点是停课对香港学生、教师和学校带来的冲击,罗教授的研究发现家庭支持以及多层次、多学科的协调领导对成功开展线上教学至关重要。


      老师们观看罗陆慧英教授的演讲直播


      压轴演讲来自香港耀华国际教育机构主席叶国华教授。


      叶主席从他六十年前成为老师讲起,将个人生命、机构发展、教育特点和教师角色置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大脉络下检视,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言道出了耀中耀华的办学情怀和对教职员工的期望。


      “朝闻道,夕死可矣”,酷爱阅读的他,勉励老师将读书作为终身志趣,要将耀中耀华的学生培养成为不受灌输、能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擅技术,又不会被工具绑架,具有人文精神的新一代优秀公民。


      机构主席叶国华教授演讲中


      正如耀中耀华行政总裁兼校监陈保琼博士在开幕致辞中说道,新冠疫情迫使我们开拓思路,通过一系列线上工具,我们迅速适应了新模式。然而,教育变革的道路阻且长,我们虽已选定方向,但漫漫长路仍需吾等上下求索。


      行政总裁兼校监陈保琼博士致辞


      参会者感言节录


      第一天


      第二天


      叶主席的主题演讲非常入心,像一个长辈在讲述自己的人生体验,很自豪自己在有这样理念的学校工作。话题设计和中文教学各个方面相关,具有很强的参考和学习价值。


      第二天的会议非常有价值,不管是我自己选的PBL的工作坊或者是新教师培训的工作坊,抑或是keynote演讲都非常非常好,也很实用。


      首日两场主演讲, 60场平行工作坊,与会者交流的正是一月以来在线上学习和混合教学中走过的弯路,发现的门道。


      专业发展日第二日的活动,脱胎于机构中方教师交流营,暌违六年后,也首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举办模式。


      规模形式  史无前例


      总控制台和总主持设在香港耀中,其余11个校区均为平行分会场。


      教师在集中聆听主演讲之后,便可选择进入虚拟教室,使用各自电子设备,通过在线教学软件ClassIn参加预先报名的平行工作坊,与主讲人和参会者的交流瞬间突破地理限制。


      活动主要策划者和协调人之一CPDD林同飞博士介绍:“这样的规模和形式在机构史无前例。”


      两日议程中,第一天的讨论围绕“线上学习”,主办者希望向老师提供机会分享在线及混合学习的实践经验,使1200位中外老师对这种学习方式的本质有更深理解,让未来的教学更有效。


      第二天的活动则以“学习中文”和“用中文进行学习”为主线。


      参与者是350名华籍教师, 三个时段内举行了38场工作坊,这意味着每九名老师中就有一位主讲人,也凸显耀中耀华中文课程和中文教学的强大实力及深厚传统。


      机构首席教育总监吕子德博士认为,帮助教师进步最好的方式就是同行间的交流和互动。“我们的工作坊密度高,参与分享的老师比例也高,有资深的特级老师,也有初出茅庐的年轻老师,任何老师都可以报名,不是论资排辈”,吕博士自豪于活动的开放。


      亮点二


      话题广度  令人瞠目


      机构相信耀中耀华老师自主、专业、乐于分享,工作坊的主讲人有校区推荐,也有毛遂自荐,CPDD提供方向,内容只要符合主题即可。


      教师个人的创造力被激发后,集体的力量开始显现。当12个校区集结号吹响,一幅展示耀中耀华机构整体教学智慧的图景在眼前铺开,教师们对线上和混合教学探索维度之丰富令人瞠目。


      看看工作坊话题吧!


      以议程第一日为例。60场工作坊分四大类主题:课堂策略和工具、课程规划和发展、管理及其反思以及社区共建与福祉。









      工具篇中,多位教师分享ClassIn、Zoom、Seesaw、钉钉、Padlet、Teams等不同软件的实用技能,也有老师开出长长的软件或网站资源列表,供不同校区同事取用。










      差异化教学、翻转课堂、批判性思维、学习共同体等成为课程篇的关键词。








      这一主题的分享者多为校长,他们从较宏观的视角讲述新模式下各部门以及家校间相互配合的经验和领悟。









      然而,从来不是为了丰富而丰富,“我们是在专注办好教育的前提下,举行这样的大型内部交流工作坊,”吕博士强调。


      亮点三


      重磅嘉宾  提升深度


      林博士介绍,CPDD 8月开始与各校区联络,鼓励老师投稿,至11月中确定内容,期间获得IT部门倾力支持,搭建活动报名网站,测试ClassIn运行无阻,与每一位分享者进行线上彩排,“过千人在线,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技术问题,体验非常流畅,我们很感谢IT同事和CPDD负责技术对接及协调的同事,”吕博士说。


      技术的成熟也让跨洋对话成为可能,而这也成为本次活动的又一大亮点。


      格拉斯哥大学教授Nicki Hedge在英国家中直播,这场主演讲的焦点是“信任”。


      她认为,动荡时期,信任比科技更重要。教育工作者应信任自己、同事和学生,不忽视自己和他人脆弱的一面。她期盼特殊时期增进的信任感,能加强教学法的发展,让校园更为融洽,以追求更理想的教学成效。


      另一位主演讲嘉宾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罗陆慧英则用扎实的香港本地学校研究数据,引领我们思考如何超越混合模式,应对“新常态”。


      罗教授介绍了由她主持的“数码素养 360 ”计划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研究的重点是停课对香港学生、教师和学校带来的冲击,罗教授的研究发现家庭支持以及多层次、多学科的协调领导对成功开展线上教学至关重要。


      罗教授介绍了由她主持的“数码素养 360 ”计划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研究的重点是停课对香港学生、教师和学校带来的冲击,罗教授的研究发现家庭支持以及多层次、多学科的协调领导对成功开展线上教学至关重要。


      正如耀中耀华行政总裁兼校监陈保琼博士在开幕致辞中说道,新冠疫情迫使我们开拓思路,通过一系列线上工具,我们迅速适应了新模式。然而,教育变革的道路阻且长,我们虽已选定方向,但漫漫长路仍需吾等上下求索。


      第二天


      叶主席的主题演讲非常入心,像一个长辈在讲述自己的人生体验,很自豪自己在有这样理念的学校工作。话题设计和中文教学各个方面相关,具有很强的参考和学习价值。


      第二天的会议非常有价值,不管是我自己选的PBL的工作坊或者是新教师培训的工作坊,抑或是keynote演讲都非常非常好,也很实用。